中国水牛
中国水牛原为中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役畜,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南和西南两区,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最多,占全国水牛总数的97.7%。中国水牛均属于沼泽型,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浸水散热,故名。腿短蹄大,适于水田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黄牛高。苏北的海子水牛、上海水牛、湖南的滨湖水牛、四川德昌水牛、云南德宏水牛为优良品种。水牛角可入中药。
中国水牛为农用役畜,沼泽型水牛,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役力强,屠宰率53%,发病率低,性温顺,易调教,以耐粗、耐劳著称。
形态特征
中国水牛头部长短适中,前额平坦较狭,眼大稍突出,口方大,上下唇吻合良好,鼻孔大,鼻镜黑白,耳大小中等,鬐甲隆起,宽厚。前胸宽阔而深,胸部肌肉发达,肋骨弓张良好,四肢粗壮,蹄圆大,蹄壳黑色,质地致密坚实。
中国水牛全身为深灰色或浅灰色,随年龄增长,毛色逐渐由浅灰色变成深灰色或暗灰色。
物种分类
根据分布地区、生态条件和体型大小,300天泌乳期产乳量500~1000千克,中国水牛可分为以下类群:
1、滨海水牛:主要分布于东海海滨的上海郊区与江苏的盐城地区,有上海水牛和海子水牛等。属大型水牛。3岁正式使役,成年公牛体重 700~900千克,母牛500~600千克。体长大而匀称,成年公牛体重450~500千克,肌肉发达。役力强,肉用性能较好。
2、湖区水牛:在海拔1800~2600米的高原上能正常繁殖与使役。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有湖南省的滨湖水牛、湖北省的江汉水牛、江西省的鄱阳湖水牛等。数量多、分布广,体型中等。成年公牛体重500~650千克,体型中等,母牛450~550千克。体躯矮壮,肌肉发达。役力强,能胜任淤泥湖田耕作。
3、高原水牛:主要分布于高原平坝地区,体躯矮壮,如四川凉山的德昌水牛、云南德宏的德宏水牛等。母牛450~550千克。体型中等,成年公牛体重500~700千克,体型中等。母牛480~550千克。体躯较高,适于山地放牧及河谷坝区耕作,在海拔1800~2600米的高原上能正常繁殖与使役。
4、华南水牛:肉用性能较好。主要有广东的兴隆水牛、广西的西林水牛等。体型较小,成年公牛体重450~500千克,母牛350~450千克。母牛500~600千克。
生活习性
中国水牛一般在2岁开始调教,3岁正式使役,4~12岁为使役能力最强的时期,使役期可达12~18岁。主要分布于东海海滨的上海郊区与江苏的盐城地区,泌乳期长约 8~10个月。300天泌乳期产乳量500~1000千克,繁殖率50%左右(30~80%)。中国为了改进水牛的乳、肉生产性能,易调教,曾先后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引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与本地水牛杂交,其三品种杂种后代305天平均泌乳量达2400千克,发病率低,屠宰率53%,役力也有增强。
适应性能
中国水牛分布范围广,分布区的生态条件不完全一样,如长江中下游,夏天酷暑,绝对高温可达41~43℃,冬季风大严寒,绝对低温达-15℃,水牛仍能适应。水牛发病率低,一般在5%左右,在稍微改善饲养管理的条件下,水牛很少发病。水牛性情温驯,便于管理,广大农村都以老人或体弱者饲养管理水牛,五、六岁的儿童即可牵引或骑乘放牧。
中国水牛数量多,分布广,体质强健 ,抗蜱,耐粗,适应性强,乳肉生产潜力大,役用性能好,利用年限长,是我国重要的畜种资源。目前对水牛的利用还只限于使役,一年实际使役的时间仅3~5个月,有的地区更短,不到3个月。利用挤乳的地区很少,用老残牛屠宰作肉食,为了扩大水牛的用途,提高饲养水牛的经济效益,应由单一的役用逐步向役、乳、肉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繁殖性能
公牛1.5岁开始有性欲,尾追爬跨发情母牛,2岁半至3岁开始配种,4~8岁精力最旺,配种能力最强,以后逐渐下降。中国本牛的繁殖以自然公牛爬跨到拒绝公牛爬跨的间隔时间为18~36小时。一般为常年发情,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春未夏初劳役重,冬季缺乏青饲料,营养状况下降,母牛发情的比例很低,约20%~30%,秋季膘情良好,气温也较适宜,母牛发情比例达70%~80%,为母牛发情旺季。母牛繁殖年限为14~15岁,营养状况好,劳役轻者可达18岁左右,个别可达20岁以上。产犊密度大多数5年产3犊或3年产2犊,一般终生可产犊8~1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