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杨洪谦也和现在一样,看着鸡打架心里就高兴,在他看来,这些打架高手长势好身体棒,等十个月一到,七千多只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可到了销售季,上门来的经销商们瞅了瞅老杨的鸡却压根儿不愿收购,给出的理由让杨洪谦哭笑不得。
采访时,老杨就带我们去了金乡县的活鸡销售市场,他说,来到这儿,就能知道他养出来的鸡,经销商们为啥不愿要了。
惠会:到周边收鸡你们都愿意收啥样的?
老板:就是毛片好的,长得俊的,上养鸡的那里一看,长得不好看的,毛片不好的都没人要。跟人一样,丑,(客人来了)就不愿意要那样的。
老板:他们要什么样的,咱就给人家称什么样的,买东西也捡好看的买。
问题就出在毛上。
笼子里的鸡,老百姓看上哪个买哪个,在这市场里,别说秃毛的鸡,毛少的都找不到。
老杨:我觉得(鸡打架打到)没毛的话,肉质肯定更好吃,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结果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外地的经销商,看到我们这些鸡之后,就说你们这个不能叫笨鸡,这打得完全都是秃毛了,可以说叫秃鸡。
杨洪谦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鸡的颜值上栽跟头,他和经销商一遍遍解释,这样的鸡肉质肯定好,却压根儿没人理他。
屋漏偏逢连阴雨,销路还没找到,老杨的鸡却得了一场大病,一个月功夫,就死得没剩几只了。
老杨:
妈妈:没事儿妈妈,挺好的,来了就说,挺好的。
妻子:报喜不报忧。
几乎身无分文,老杨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人。可那时,他心里却有另一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他不想就这样认输,在他看来这一次失败,只是因为没有经验。这一年的经历,让他更确定,自己坚持的养殖方式,未来一定是有市场的。
老杨:我们来养殖一种真正的无残留无公害的农产品。
老婆:他觉得这是一种趋势,像那种几十天的速成鸡,喂很多药,他说以后人们肯定会越来越注重健康,对这个肯定会越来越不认可,不认可就会想吃到一种健康一点的(农产品),他要去创造这样一种(农产品)。
那时,从朋友到家人,只有李丹一个人支持老杨做他想做的事。那一年,他们卖掉了青岛的房子,回到老家金乡县,李丹把嫁妆私房钱全都拿出来给了老杨,她想让丈夫完成自己的梦想。
李丹:别人不支持他,我得支持他。
惠会: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李丹:别人对他来说还不那么重要,我觉得我的立场还是很重要的,对他来说,对吧。连他最亲最近的人都不支持他,他怎么继续下去呀?我要做他强有力的后盾。
带着妻子的支持,2013年,杨洪谦在金乡县再一次开起了鸡场,老杨格外珍惜这一次机会,那时,他几乎每天都守在鸡场里,没钱请工人什么都自己干。他说,最放松的时刻,就是自己烙饼吃的时候。
辣椒,鸡蛋。
老杨说,当年的烙饼可没这么好,啥菜都没有,但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儿,苦点累点他都不怕。
不仅如此,他还有了更多思考。
要想把鸡卖出高价,光是埋头好好养是绝对不够的,老杨琢磨,一定要找到一个能让产品一下子被人记住的标识!
一天,他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抬头看到了一个牌子,这牌子上的字给了他启发。
金乡县,是全国有名的大蒜之乡,老杨琢磨,为什么不好好利用金乡大蒜的名气呢?
金乡大蒜非常有名气,所以我就想用金乡大蒜喂鸡,这样的话,用金乡大蒜这个名气打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笨鸡品牌来。
老杨看中的不仅是金乡大蒜的名气,还有一种功效。
采访时,他就用大蒜给我们做了个小零食。
老杨点起一堆火,等明火灭了,把大蒜丢进去,烤一会就能吃了。
给你一个尝尝,有点烫,
真烫。有点像烧烤的烤大蒜。
有点。
但是烤得比较软了已经,
这个还有点焦,还有点焦味,挺香的。
一点辣味都没了
没辣味了。
完全没有了。
不光口感可以,效果也很好。我们小时候就这样,小孩子偶尔有点拉肚子,或者肠胃不好,家长是不会带他去吃药打针的。吃这个(用火烤过的)大蒜就有效果,就管用。后来才慢慢知道,就是用了大蒜杀菌消毒的作用。对人的效果这么好,那对鸡的效果怎么样呢?
一直以来,老杨想做的就是少用药或者不用药的养殖模式,小时候的偏方给了他启发,也许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鸡的疾病,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证实。
在饲料中添加百分之五左右的大蒜素,也有些(养殖户)用鲜大蒜,弄碎它,掺进饲料里,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病效果,使用了以后,对家禽以及一些家畜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控制效果比较好,杀菌作用比较突出。
可是给鸡喂多少呢?大蒜味道重,放多了鸡压根就不吃,就算是吃了也会严重刺激肠道,而放少了又起不到杀菌防病的作用。
老杨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实验,他把100只鸡放在一起,不断调整放入饲料里的大蒜的比例。
说起这比例具体是多少,老杨还挺神秘。
惠会:大蒜就用这么一袋对吗。
老杨:对,具体的数字我还不方便透露,因为(这个数字)是严格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的比例,也算是我们的核心机密,这个比例是非常严格的。
除了大蒜,老杨还找到了一种活性菌,加入饲料里,中和大蒜的刺激性,就靠这个配方,他终于实现了那个少用药甚至不用药的养殖梦想。
不仅如此,老杨还把鸡按年龄大小分开养,就因为当地人喜欢至少六个月大小的鸡,养的时间越长,市场价格越高。
采访时,老杨就抓了几只鸡,教了记者一招,怎么大致判断鸡的年龄。
老杨:随着它年龄的增长,鸡腿的后面有一个比较尖的突起。
这个就是,很大一个,像黄豆一样,黄豆这么大。
这个还不算太大,时间还不算太长。
这个大概是多长时间的?
这个是大概六个月。
而老杨手里这只一年多的鸡,脚上的突起已经长到了一厘米长。
老杨:不能做假。
养殖时间长,成本高,老杨一直舍不得贱卖场里的鸡,从那时起,他也开始挑客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