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树蛇
非洲树蛇是一种十分凶猛的爬行动物,毒液毒性之强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因此几乎天下无敌。遍布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树乾草原,於灌丛或树上常前半身伸向空中,静候著避役和鸟类。身体和眼的颜色变化多样,善於伪装。自卫时颈部膨胀,露出鳞片之间的黑色皮肤,随之可能会进行攻击。毒牙很长,长在口腔後部,直伸到口的前端。被它的毒牙咬伤後会引起出血并致死,占据奈吉尔·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单上的第九名。
艾基特林海蛇
艾基特林海蛇生活在热带海域地区,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长着一张大嘴,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平。毒性比眼镜王蛇还要大,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内就会死亡。在毒王榜上排名第2,与箱水母居住于同一个海域。
纳尔逊奶蛇
纳尔逊奶蛇原产于北美洲,分布于墨西哥中部,以蜥蜴或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性格较胆小,在遇到敌害时一般采用喷酸的方式抵抗,即使遇到比较严重的击打也不会咬人。喷酸会随年龄增长程度减轻。
黑头剑蛇
黑头剑蛇为游蛇科剑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黑头蛇,分布在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一般生活于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以及常见于石洞、树丛下。主要捕食小型蜥蜴(草蜥、石龙子),小型蛇类(草腹链蛇、绣腹链蛇、翠青蛇),幼蛇食物不明。
灰蓝扁尾海蛇
灰蓝扁尾海蛇为爬虫纲有鳞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栖息于海洋之中。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但由于它们的口部细小,攻击性较低,因此对人类的威胁并不特别严重,捕食方面以一般鱼类为主。
丽纹蛇
丽纹蛇为眼镜蛇科丽纹蛇属的爬行动物,俗称为环纹赤蛇。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锡金、老挝、越南、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等地,一般生活于山区森林或平地丘陵。
东部菱斑响尾蛇
美国东南部的东部菱背响尾蛇体长超过2米,身体颜色比较深,眼睛后面有饰斑,是北美洲最大最重的毒蛇。东部菱背响尾蛇比西部菱背响尾蛇毒性更强,排毒量大。头部有热感应器,可以侦测到人类或其它生物的热能,所以就算一片漆黑还是能准确的找到你,对你发起进攻,著名的“响尾蛇导弹”就是这么来的。
长吻海蛇
长吻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下的一个单型有毒蛇属——长吻海蛇属下的唯一物种,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热带海域地区。体长5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头狭长,吻长,吻端端到眼的长度大于两眼间宽度。鼻孔开口于吻背,有瓣膜司开闭。躯干和尾部较侧扁。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为鲜明的黄色,尾部可有5~10块黄斑。
粉链蛇
粉链蛇成体全长1米左右,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南省海南岛上。背面黑褐色,躯尾具粉红色横纹,颈背有一粉红色倒"V"形斑,腹面灰白色,后四分之三散有黑褐色碎点,尾腹面以黑褐色为主。栖息于平原或丘陵近水域处,曾发现白天匿居树洞中,傍晚外出活动,已列入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紫灰锦蛇
紫灰锦蛇是一种无毒蛇。背部紫铜色,头背部有3条黑色带纹,纵向后坤,中间1条起自鼻间,止于鳞末端,另两条起自跟后,一直延伸到尾部。体尾背面有10多条形如马鞍形的淡黑色横斑,每个横斑约有3~5个鳞片宽,腹部玉白色。生活于山区,溪边、田边、路边及草丛中,以小型哺乳类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