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 种植 花卉 水果 药材 茶叶 养殖 养猪 养鸡 泥鳅 养牛 兔子 竹鼠 特种 知识 机械 常识 健康 生活 百科 农副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农村资讯网 > 农村新闻网 > 正文内容 脱贫攻坚“大比武”一线干部出大力

脱贫攻坚大比武一线干部出大力

来源:撒哈拉致富网 发布:PROw[2017-06-03 23:15:20] 进入网站
【摘要】脱贫攻坚大比武是贵州继春季攻势行动后又一次聚力脱贫攻坚的重磅举措,始终将大扶贫战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号召全省各级干部积极投身扶贫事业,比责任担当,比路径方法,比干部作风,比精神状态,比群众获得感,一时间,数以万计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村带头人等奋起拼搏,为脱贫事业挥洒汗水,播种致富希望。

脱贫攻坚“大比武”一线干部出大力

“国家林业局给独山县争取了1500个护林员的指标,每个护林员一年收入1万元,足够一个四口之家脱贫了,全县就有6000名贫困人口因此脱贫,这些都要感谢张书记积极帮助我们向娘家争取,这才有了今天600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啊!”听闻国家林业局派驻独山县紫林山村任第一书记张明吉与独山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龙魁闲谈生态保护脱贫路径时,村民发出深深的感叹。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张明吉所在的紫林山村,见到运输车辆正忙着往通村路上运送石料,规划能够容纳两辆车并行的通村大道已将完工。走进村里,发现这个原本因高寒没有产业支撑的村庄终于找到了发展门路,种植着耐寒喜阴的海花草,饱尝贫穷的紫山村村民争相说着他们村这些年的变化。

紫林山村地处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湿地保护区腹地,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也是独山县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等因素造成这个村发展落后。

张明吉与紫林山村结缘源于2016年8月,新婚三个月后的张明吉主动申请到紫林山村挂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始终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身体力行地践行“两学一做”,为当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5年全村有贫困人口400户、104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00户、718人,低保户200户、322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41.0%,其中的老紫林山村更是国家一类贫困村。基层组织弱、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发展任务重是紫林山村最明显的特征。”提起村情,张明吉如数家珍。

熟悉村情的背后是张明吉同村民们两年肝胆相照的结果。“我是辽宁人,刚进村的时候用普通话都没法和村民沟通,现在村班子成员已经都会说普通话,不少群众也能直接和我们无障碍沟通了。”张明吉回忆说。

通过调研,张明吉将发力点瞄准了紫林山村基层组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考察学习、名师授课、庭院讨论、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引领紫林山村的党员、群众寻找差距、引导思路、完善想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和业绩。同时,选择大学生和先进的致富带头人作为村干部,充实村“两委”班子。

通路难是紫林山村人世世代代发展的障碍,修路成为村民们最迫切的需求。修路资金从何来?几经辗转,在张明吉的协调努力下,争取到项目资金8000万元用于紫林山村通村通组路建设。如今,全村多条通村通组道路扩宽硬化工程已开工建设,断头路均已打通,总里程超过40公里。“以前的公路只有三米宽,逢年过节回家车一多就容易堵,通组路也没通,有些村民出门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坐得到车,去县城要折腾两个多小时。等这路全部修好了,我们到县里至少要节约一半的时间。这都得感谢我们的‘第一书记’啊!”紫林山村村民吴天学说。

路修通了,村基础设施也正日趋完善。在张明吉的帮助下,紫林山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7盏,修建完成了3000多米田基路。投资30多万元的文化广场和会议室已建成使用。投资50万元的村饮用水提升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建设。

党组织能力提升了,基础设施跟上了,如何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在调研过程中,张明吉发现,当地原生的泥炭藓,是一种重要的涵养水源的湿地类植物,当地村民经常会去采摘售卖,这成为他们重要经济来源,但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张明吉采用了“堵”“疏”结合的方法,在紫林山村开展了湿地奖励补偿与扶贫发展模式探索。一方面,申请建立了50人编制的生态护林员队伍,对野生泥炭藓区域进行全面管护;另一方面,引导村民利用农田栽培泥炭藓,先后整合林业等近500万元资金,支持村中合作社、村民进行农田种植;同时申请发放了中央湿地保护奖励资金80多万元。

目前,全村泥炭藓农田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不仅对农业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初步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形成了“山上全面保护、山下适度开发、农田采养结合”的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扶贫模式,仅此项产业就将为种植农户每亩年增收2500元以上。

“今年3月初我就卖了600袋,赚了2万多元呢。”紫林山村泥炭藓种植大户吴龙梅说。通过了解,吴龙梅不仅在当地种了40亩,还到上司镇承包了100亩。去年,她家年纯收入就达20万元,同时还带动就业10余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

瞄准了紫林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优势,张明吉动员6位党员干部带头成立紫林山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民”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就业,其中村集体经济占股60%。2016年9月,紫林山村筹资70余万元修建的第一家乡村客栈正式营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来源。同时,通过举办“杜鹃花观光节”、开展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分红、特惠贷分红等,进一步拓宽了紫林山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1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共为村集体增收15.1万元,顺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脱壳。

目前,紫林山村一般贫困户已由原有的200户、718人下降到现有的71户、262人,其中老紫林山村顺利实现一类贫困村脱贫摘帽。

转眼六月又至,铜仁市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江口县德旺乡堰溪村的第一书记谭越峰来到堰溪村已一年有余,自2016年4月开始驻村以来,他尽心尽力办民事,凝心聚力谋发展,硬是凭着自己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深情温暖着堰溪这片土地。如今在村里说起谭越峰,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

堰溪村位于德旺乡北部,辖13个村民小组,共292户1304人,其中贫困户102户347人。该村群众经济来源少,基础设施薄弱,增收困难大,是江口县重点贫困村之一。

初来堰溪村时,通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走访调研,谭越峰走遍了堰溪村的各个组寨,对该村的组织建设情况、基础设施现状、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梳理,全面、翔实地掌握了村情及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并亲手绘制了堰溪村民情地图。

他经常说,“驻村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脚步向下迈,多下去走一走,多听听群众的心声。”一年多来,他坚持和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住在一起,用脚步丈量民情,与群众面对面,认真倾听群众的心里话,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

穷人赚钱门路


农友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图片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