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宁乡横市镇望北峰村脱贫攻坚见闻
提起望北峰,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山顶那高耸的天线塔,从这里发出的广电信号覆盖了全县大多数乡镇。望北峰下的横市镇望北峰村,按理是最早收到“致富信息”的地方,然而这个村却是一个省定贫困村。该村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3568人,辖24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不足9分,过去粮食仅能裹腹,僻山野水之间,村民出行全靠一条不足4米宽的破旧水泥路,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78户589人。
“力促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2015年,就在望北峰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的当年,随着由长沙市先导投资控股集团、长沙市水务局等后盾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来,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望北峰村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总装机容量近6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近日投产见效,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以上;千亩蔬菜基地为村民年增收超60万元;拓宽并硬化的村道宽7米,长约10公里,方便村民出行,促进产业发展,成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越来越多的村民购置了摩托车、拖拉机甚至小轿车,昔日沉寂的村庄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驻村第一书记刘田宇(左一)正在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
一条新村道,出行便捷助力发展
“我们这山坳里也能闻到汽油味、听到车鸣声了,村民出行方便得很,感谢驻村工作队的付出!”近日记者来到望北峰村村部,村支书邹爽英感激地说。
在驻村工作队尚未到望北峰村前,村民出行全靠一条不足4米宽的破旧水泥路,路面开裂凹凸不平,雨天村民骑摩托出行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且由于路面宽度不够,不仅货车难以开进来,就连两辆小轿车相会也必须小心避让通过。修一条宽阔扎实的村道,是村民们心中的梦想,也是望北峰村发展的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刘田宇到村后,第一时间摸清望北峰村贫困原因之一就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于是他和村委一班人对公路沿线进行逐一查勘,很快确定了道路提质改造方案,并通过市先导投资控股集团、市水务局等后盾单位筹资480万元,启动了交通、水利等多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去年扶贫单位已为我村投资近300万元,新建村道和拓宽老村道近10公里,今年还将新建村道3公里。新修的村道有7米宽,彻底解决我村交通不便的问题,村民的‘村道梦’即将圆满实现。” 邹爽英介绍,扶贫单位还投资80万元,完成望北水库管网灌溉一期工程,使680亩水田节约用水量50%以上;投资70万元,加固、修缮山塘近20口,提高了全村种植区抗旱能力;投资23万元,清淤、护砌、疏导水渠2500米,保障了村级种植区、产粮区的灌溉水系畅通;投资7万元,新建渠道500米,确保蔬菜基地水旱无忧。
贫困户王素娥正在喂养土花猪。本报记者 李先强 摄
一番新作为,为村民筑就致富梦
“红薯饭,蔸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是望北峰村贫困村民过去对自己生活的自嘲。
今年54岁的王素娥,以前的日子一直过得非常贫苦。她女儿从小就患有癫痫病,生活不能自理且时常摔倒,每年得花费数千元医药费。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王素娥和丈夫马自然没有外出打工,只能在横市镇附近做点零工,收入极其有限。王素娥告诉记者,前几年她丈夫在做零工时摔断了腿,花去大笔医药费不说,还落下行动不便的毛病,再也无法外出做零工,家中的小平房年久失修,下雨时常漏水。
幸运的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让王素娥的命运得到改变。工作队帮助王素娥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让年久失修的房屋转眼变成了“新房”,还帮夫妻俩在蔬菜种植基地找到了工作,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家里能年增纯收1万元以上。工作队还为王素娥免费发放了3头小花猪,并联系相关公司实施保底价收购。现在,王素娥和丈夫依靠辛勤劳作,加上女儿二级残疾补助,全家人一年能有近2万元收入。
说起扶贫的具体举措,刘田宇如数家珍。“种植产业方面,我们为村上引进蔬菜公司,创建了望北峰、中峰、四喜、林烨4个蔬菜种植基地,实行公司租赁土地、聘请村民参与种植的运营模式,共发展种植基地1000亩、蔬菜大棚83亩,并带动周边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这些蔬菜种植基地解决望北峰村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大半是贫困户,人均可增加年收入3000元以上,同时村级集体年收入增加约8万元。”“在养殖产业方面,我们引进有关公司投资14万元,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花猪仔、蜜蜂种苗,实行养殖扶贫计划。至今年4月,共有51户贫困户参与了养殖扶贫计划,其中41户贫困户养殖花猪116头,可年增收约29万元,人均增收约2500元;10户贫困户养殖蜜蜂50箱,可年增收约4万元,人均增收约1300元。”刘田宇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望北峰县级森林公园已获批复,该村在旅游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现已有3家农业发展公司入驻森林公园,聚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能解决当地约30多位村民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个新途径,光伏发电长期受益
望北峰下,崭新的蓝色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一字排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总装机容量近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已投产见效,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以上。
刚离任的老支书邓太初站在发电板前高兴地说道:“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清洁、无污染、投资费用低。在上级领导关怀下,在后盾单位支持下,我村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建设,现在已并网发电。我们打心眼里认为这种精准扶贫方式好!”
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与一根根电缆汇聚在一起,源源不断的电流即将汇入当地电网。“光伏电站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能够持续发电25年,具有相当的盈利能力,这种造血式扶贫真是不错。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还有这些种养基地,是望北峰村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将成为一支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刘田宇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