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男子结束10年打工生涯 回乡种出“致富果”
6月1日,朱自辉和几名果农正为葡萄修剪枝蔓。
过去,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如今,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不少在外打拼的农村青年纷纷选择回乡创业。大悟县阳平镇朱岗村的朱自辉就是其中一员。
2003年,朱自辉和妻子先后来到广东打工。“10年时间,我在4家公司干过。”最初当工人,工资只有850元左右,后来涨到1500元,到第3家公司时他已是中层管理人员,月薪5000多元。
“在外打工始终是给别人干,时间越长就越想创业。”朱自辉说,看到家乡很多田地都空着,每亩收入不过千元,实在是浪费了,如果选择好项目,黄土地也能长出“金果果”。
说干就干。2013年8月,朱自辉和妻子一起回到老家,在阳平镇朱岗村流转了10亩荒地。开荒、测距、松土、定植,有条不紊地建设葡萄园。
创业的脚步总是艰辛的。项目虽好,技术才是王道,朱自辉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家里光种植葡萄的书籍就两箱子。起初,他不敢大规模种植,只是在实验田里反复钻研、试种。由于种植方式比较新颖,附近村民笑话他是在“闹着玩”。
到2016年,朱自辉种下的葡萄逐渐挂上果,看着枝头日渐成熟的葡萄,他心想:付出终究有回报。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葡萄成熟可以采摘时,特大洪灾肆虐村庄,葡萄园5000多公斤葡萄一夜之间全部冲走。
3年多的心血毁于一旦,再加上资金周转困难,朱自辉几乎要放弃。这时,县里一些金融机构对他伸出了援手,让他渡过难关,他开始了新一轮的种植计划。这一次,所有的种植环节都是朱自辉和妻子亲自动手。
6月1日,记者走进朱岗村葡萄种植基地,叶子翠绿鲜艳,一串串葡萄已基本成型,朱自辉正和几名果农修剪花絮,确保坐果后葡萄外形规范。朱自辉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卖的葡萄一串串的非常紧凑,挤在一起,有的又比较松散,如果在葡萄生长期及时修剪、整形,能改变这种情况。
“6月是葡萄成长的关键期,通过定枝,葡萄枝间的空间更加宽阔,有利于均匀吸收光照、空气流通、防止病虫害。”说起葡萄的种植,朱自辉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葡萄品种优良,加上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朱自辉的葡萄园渐渐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种植之路,葡萄园面积也由原来的10亩变成现在的150多亩,今年能挂果采摘的就有30多亩,预计纯收入达15万元。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每年吸纳近30人就近务工。
下一步,朱自辉打算新建钢构大棚,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人种植葡萄,让葡萄成为家乡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