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公的就和男女一样的,男的跟男的怎么生小孩出来是吧,要男女搭配就会生小孩出来,那是笑话,那是天下奇闻。
因为急于求成,张斌华连泥鳅的公母都没分清楚,就开始孵化泥鳅,这才闹了笑话。
张斌华:这个公的是刀形的鳍,一个镰刀一样的这个鳍,这就是公的。这个母的就是扇子一样的形状,圆圆的像扇子一样的,这是母的。
这件事给张斌华敲了警钟,如果自己盲目冲动的毛病不改,早晚有一天还得赔得倾家荡产。他决心改变,也正是因为他这次的改变,才成就了现在的千万财富。
张斌华从最基本的喂泥鳅下了手。以前,他都是这样划者小船在池塘里喂泥鳅,可一旦有风就很难控制方向,几次都掉进了水里,不仅危险,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张斌华:满塘撒,浪费饲料
因为水面大,满池塘撒饲料会造成浪费,一天三顿,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现在,张斌华总结了一套既省力又省钱的办法。在水塘里靠边的地方,架起4条交错的绳子。
记者邱燕妮:就可以抓着这个绳子走了,就是用自己的力气 ,然后控制这个绳子。为什么只往这边撒?
张斌华:因为泥鳅我们习惯把它集中在这一块,就是靠岸边,驯化,从小就驯化,每天都按照这个位置,定时定点投喂。
2015年,张斌华发展了大批农户共同养殖泥鳅,把自己的泥鳅产量提高到1600万斤。这时的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要把自己的泥鳅卖到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卖到国外去。可刚刚起步就要把摊子铺这么大,周围人都为他捏一把汗。
养殖户:开始的时候,有点觉得他是说大话,我说这个泥鳅哪里能到外国去,不可能的事,那个时候当时还不那么信。
虽然想法听起来疯狂,但张斌华有野心,更有信心。自己曾经失败过,这一次他一定不会错过机会。
张斌华:要便成功要便成仁,就是这样,你做什么东西,人生就有如在赌,你要不就做强要不就不做。
为了把泥鳅卖到全国,张斌华开始和各地的经销商联系,在这期间,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不一样的经销商对同样的泥鳅,评价却出入很大。
记者特意找来一个盆,里面装了几条泥鳅,做了试验。
记者:这个泥鳅怎么样
经销商1:这个泥鳅好
记者:这个你可以给多少钱?
经销商2:20元一斤
记者:这个泥鳅你平时会进货吗?
经销商3:不怎么进,最多给8块
经销商4:不好卖
同一盆泥鳅,有的经销商见了频频点头,有的却啧啧着摇头,有的能张口就出价20块一斤,有的却8块钱都嫌贵。这是什么情况,泥鳅还是那个泥鳅,经销商也都是内行,总不会对同一盆泥鳅评价差这么大。
张斌华几次想向经销商问个所以然,可对方都不正面回答,敏感的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玄机。他开始没事就往各地的大型水产市场里跑,接触的经销商越来越多。慢慢的,还真让他发现了这个行业里隐藏的财富秘码,利用这个门道,张斌华实现了财富爆发。现在,他可以把任何泥鳅都卖出高价。
张斌华:发对了地方,就可以发到十三四元,比原有的上多三四元一斤,你发错了地方,客户是不要的,你送给他,他都不要,会给你打回来的。
经销商出价的背后,其实反映着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泥鳅分大小,因为做法不同,每个地区对泥鳅大小的需求也不一样。在江西,最传统的做法,是香煎小泥鳅。在刚刚烧热的油里,倒入一寸长的小个泥鳅,用热油煎熟、翻炒,再加入辣椒炒出香味,在呲呲啦啦声中,这道独具风味的香煎小泥鳅就做好了。因为要煎透,所以泥鳅个体不能太大。
而东北人更喜欢炖泥鳅,这种做法大个的泥鳅最合适。
在上海杭州这些地方,一般会把泥鳅用来炖汤,因此偏爱中等个头的泥鳅。如果卖出去的泥鳅,不合当地市场需求,只能低价贱卖。
张斌华开始认真了解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经销商的偏好,并把这些认真做成笔记,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大摞笔记本。
张斌华:我都存好了,这还有前几年的,每年有6本,每年都有,都是记完了又再记。这是我去年的,都标了时间,我以前心里马大哈的,只是光敢干,但是没有这么细化,现在什么都会记下来,光笔记都有这么多。
掌握到这个门道,张斌华开始把自己的泥鳅认真分级,按大小卖给不同的经销商。
张斌华:就是放起来大中小的规格,从这上面是大的,第二层是中的,第三个是小的。这个就是第一层,最上面这个就是大的,就像这种它就过滤不到下面,过滤不到,因为它规格刚好满足它,小的它就下去了,再小的它就在第三层,分三层以后,我们就在篮子那边,分三个等级。
把泥鳅倒进这种有着狭长缝隙的筛子,比缝隙窄的泥鳅就会从镂空的地方掉下去,比缝隙宽的就会留在筛子上,再顺着筛子游,直到掉进对应的桶里。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把泥鳅按大小轻松分类。
记者去采访时正好赶上一个养殖户来给张斌华送自己养的泥鳅,张斌华却怎么也不肯收。
张斌华:规格大的偏大了,小的偏小了。
记者:就说这个太小了也不行,这个太大了也不行。
这三条看起来都属于小个头的泥鳅,可大小又有着轻微的不同。在张斌华的养殖场,记者看到了不只一两个筛子。
张斌华:这个孔是做的很精细,在每个等级里面,规格里面分规格。等于是三种规格七种筛片,实际上我是六个筛子,这有一个是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