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基因”为啥总拿“草甘膦”说事?草甘膦到底会不会致癌?专家有了最新说法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6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将草甘膦列入“加利福尼亚州已知可导致癌症”化学品清单,7月7日起将正式生效。此次裁决仅是漫长的行政程序中的一环,最后结果还尚未可知,据悉,相关草甘膦生产商不服判决还将上诉。
致癌说:孤证造就的反转危言
草甘膦学名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能杀死几乎所有的植物,业界将这类除草剂叫做“灭生性除草剂”或者“非选择性除草剂”。但这不代表草甘膦能杀死一切生物。
由于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或玉米在种植方面省时省力,在使用草甘膦后,省去了人工除草,大豆苗和玉米苗还能正常生长,而杂草就被杀死了,因此草甘膦在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种植上非常受欢迎,这让草甘膦成为反转人士的众矢之的。
实际上,草甘膦拥有40年的良好长期安全使用记录,并在全球进行了超过300个的独立毒理学研究和800个实验研究。
但是,非政府设立的监管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并不这么认为。2015年,IARC将草甘膦定义为2A类“较可能致癌物”。在该分类发布后,全球诸多科学家和监管机构纷纷做出回应,重申草甘膦是安全的,并指出该评级存在缺陷。
尽管分类发布后广受争议,但是却起到了“意外”的效果——成为了加利福尼亚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提出将草甘膦列入清单的唯一依据。
但是这个依据却站不住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并未做实验研究,只是根据已有研究论文和报告给出结论。他们对两篇文章给予了较高权重,一篇是认为草甘膦跟淋巴瘤有关联,另一篇是认为草甘膦对雌激素受体有作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分析,“但这两篇文章都是非常初步的观察,没有继续深入,也没有同行的跟进研究。而且此后并没有给出食品中残存的草甘膦跟上述两个安全风险有何定量关系,因此,这就成了孤证。”
草甘膦是目前安全性最高的除草剂
自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争议性的报告后,草甘膦就被卷入了欧洲政治和科学的漩涡。一方面,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科学团体给出了草甘膦安全性的肯定结论;另一方面,激进团体持续跟进造势。
面对争议,今年5月23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在网站发布“草甘膦评估”官方声明,公布安全评估过程。官方声明称,草甘膦的评估依据欧盟对农药的法规要求进行,持续了3年,分析了9万多页科学证据和3300多项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
“反转人士把反抗草甘膦的转基因性状扩大为反所有转基因作物,实际上,含有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也可以不用除草剂而使用人工除草,因此这没什么好反的。”姜韬说。
草甘膦近年来一直占据着我国农药出口品种榜首的地位。数据显示,草甘膦是2016年中国最大的农药出口品种,达47.7万吨。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说,任何除草剂不可能百分之百无毒,相比其他除草剂,草甘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这个清单是否会对中国的草甘膦市场有影响?林敏认为不会。“与其他除草剂相比,草甘膦属于低毒性、低残留、高效的绿色化工产品。目前,还没有比草甘膦更安全、更有效的除草剂替代产品可用。”他说。
“这只是美国一个州的政策,并不是全境的政策。短期对国内草甘膦使用无影响,但如果对这种缺乏科学根据的声音不回击,三人成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不无顾虑地说。
(科技日报北京7月5日电)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