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
本轮首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恰逢习特会晤百天,既是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框架下中美百日经济计划的收尾,也标志中美经济合作步入第二个阶段。
作为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两国人口占世界的份额为23%,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约为四成,贸易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约占全球的三成,双方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在农产品领域,自2008 年以来,已连续五年成为美国最大单一农产品出口市场,是美国第四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对于世界农业大国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的中国和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美国来说,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及深化中美经贸合作不容忽视的领域。
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框架下的 百日经济计划,农产品贸易被视为是早期收获的重要领域。事实上,尽管农业占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很低,但农产品出口对美国农民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支撑了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创造就业。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占了产量的1/3、农业总收入的1/4.这就意味着美国农业比工业更依赖国外市场,农产品贸易一直以来也被视为中美贸易的平衡器。UNCOMTTADE数据显示,中美农产品贸易近十年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15%,其中2016年中美农产品贸易规模达到210亿美元。
在百日经济计划达成协议中,包括美国牛肉时隔14年重返中国市场,中国熟制禽肉输美(中国鸡肉13年来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等农产品贸易合同。此外,消费升级推动中国肉类消费,这引发中国对主要饲料大豆需求急剧上升。根据美国农业部估计,中国2016/17年大豆进口量料将达到创纪录的8,800万吨,较去年8,323万吨增长近6%.近期,来自中国和美国的20多家企业在美国艾奥瓦州签署合同,中国企业将从美国进口1253万吨大豆和371吨猪肉及牛肉,进口金额总值达50.12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合同
而本轮全面经济对话框架下,双方进一步中美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贸易、美禽流感解禁、中美禽肉双向解禁和对等贸易、干玉米酒糟进口增值税、进口食品安全证书、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审批、中国输美乳制品和水产品、两国大豆合作研究等议题充分交换意见,形成了一定共识。
应该讲,中美就为缩小贸易逆差进行了建设性合作。中美关系仍存障碍,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爆发贸易战的潜在因素并没有消除。中国主张立足现状,双方通过积极对话在合作中共同弥合分歧;美国则主张在迅速解决贸易逆差和市场准入问题的基础上,将贸易逆差作为促使中国与美合作的工具,特别是在美国优先战略指引下,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将可能继续保持强硬路线,显然彼此之间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未来也不排除贸易摩擦升级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定义应远超于贸易平衡。需要重新定义中美经济平衡的内涵与外延,着眼于如何创造中美未来经贸的发展空间,逐步消除结构性矛盾,制定一个阶段性经贸发展路线图,提升中美结构性合作潜力可创造巨大的增长红利或许是双方推动经贸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
中美、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从竞争性来看,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产品细分,扩大产品的差异化,大力提高农产品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一方面可以降低贸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事件的发生。从互补性来看,中国可向美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可向中国出口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从而使得中美两国的农产品,无论是在结构、品质,还是品种多样化方面产生互补,使得两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真正实现中美贸易利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