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草原来:内蒙古:做中国的现代化大牧场
中央新闻(新闻联播):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从4个亿增加到1600多亿。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内蒙古从现代农牧业的转变中要质量、让农牧民在龙头企业的帮助下获效益,构筑起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增收致富的“大牧场”。
“养牛用上大数据,手机遥控来放牧”,“智慧牧场”就是内蒙古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缩影。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牛满园牧场,工作人员正在用“牧场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精准地配比饲草料。
用上大数据,人工投喂饲草饲料的损耗率从30%降到5%,还保证奶牛喂养的营养科学,把好奶源安全的第一关。从给羊群佩戴卫星定位,牧民“足不出户、在家放牧”,到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牛羊肉精深加工,现代农牧业的“身价”大幅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1300多亿元,成为全区第三大支柱产业。
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关键要“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
在库布齐沙漠东部的风水梁产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入驻这里,“和养殖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免费为农牧民提供住房、兔舍,再按参考价格定期回收獭兔,让农牧民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从2014年起,内蒙古首批拿出5000万元,支持了近81%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供需对接、利益共享”的格局,全区214万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
70年发展,内蒙古农牧业变化巨大。现在,内蒙古生产加工的牛奶85%销往全国各地;羊肉、山羊绒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农牧业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