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蜗牛的养殖前景
1984年我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派员参加巴黎第十一届国际食品博览会,曾对法国蜗牛市场作了调查得知,随着法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蜗牛数量锐减,目前法国自产蜗牛的数量仅占消费量的3%-5%。
1983年法国进口速冻蜗牛肉7000余吨,其中法国蜗牛(即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等的统称)6380余吨,主要来自希腊、土耳其、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700余吨,仅占总进口量的10%,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
现在,瑞典、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对蜗牛的需要量也逐年增加。在欧洲共同市场上,每年蜗牛销售量达9万多吨。在法国有专营蜗牛的公司和商店。我国台湾省已从野生采收,发展成一定规模的人工养殖蜗牛场,并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养殖业,不仅出口活蜗牛,而且还出口蜗牛冻肉和蜗牛罐头制品。
据报道,1980年台湾省出口1500吨左右的冻蜗牛肉,价值300万美元,90%销往法国,其余10%销往美国,可以看出蜗牛肉的外销前景及发展的潜力。
我国广东、海南等省于1969年即开始组织蜗牛冻肉出口,1975年广东省出口蜗牛冻肉215吨,以后也陆续出口少量蜗牛冻肉。
1983年我国一些罐头厂家试制生产各种蜗牛罐头。漳州、海口罐头厂已有少量蜗牛罐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