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内容提要: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种植有机水稻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减少土地侵蚀,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环境,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向社会提供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稻谷。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有机水稻种植条件
1、土壤管理
通过采取秸秆还田技术,田间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深浅耕翻耕作等措施,活化土壤耕层,为有机水稻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2、养分管理
根据水稻的养分需求规律安排施肥,可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作为基肥,同时要注意施用种肥和进行叶面追肥,在生长的养分需求期适时补充营养。
3、植物保护
在水稻播种前可用有机生物制剂浸泡种子,以预防和控制苗期病害。生长期有病害发生时,应该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可增施叶面菌肥提高水稻的抗性,防止病虫的进一步扩散。
稻田杂草的防治可以采用人工灭草方式,杜绝使用化学药剂。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1、地块选择
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地块选择非常关键,所选地块的土壤环境一定要符合国家GBl5618—1995一级标准,空气条件符合国家一级质量标准,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GB5084—92三级标准。
有机水稻的种植地块一般选择在肥力较好、排灌便利、与其他地块有自然隔离的地块,附近有污染源地块禁止种植有机水稻。
2、品种选择
有机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很重要.有机水稻的生产应当选择中熟、抗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品种。种子必须经过筛选,籽粒饱满、粒型整齐、无杂草种子、无病虫害。
3、育苗技术
水稻播种前必须先进行晒种、盐水选种,然后用l%生石灰浸种,避免种子带菌。将育苗床的床面耕翻10cm以上,保证床土平整、细碎,床宽一般是1.8-2.2m。
育苗床的基肥一般是施用优质有机肥7.5-10kg/m2培肥土壤,与苗床土混拌。当气温为5℃时开始进行播种育苗。
播种量因为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常规育苗的种子用量一般为l759粒/m2。地膜打孔育苗为2509粒/m2。营养钵育苗为709粒/盘。
4、插秧工作
在水稻插秧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提前对大田进行整地。大田最好是提前灌水,促进杂草种子的萌发生长,然后进行机械耙地,清除已经生长的杂草。大田整理完毕后,待气温稳定超过12℃时即可插秧。
水稻的田间种植要求密度合理,以确保秧苗的质量,插秧要求做到浅、直、匀、稳、足。
5、秧田管理
水稻秧田管理的重点是调温控水。使秧苗缓慢健壮生长,要掌握秧苗生长的临界温度,稻根为12℃,稻叶为15℃,在此温度以下停止生长。
秧苗生长适温一般为22-25℃,是同化作用旺盛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以较低温度,特别是茎生长点处于较低的温度下,秧苗生长健壮,干物重高,充实度(干重/株高比)高。苗期温度过高,经常处在30℃左右,秧苗会发生徒长,秧苗细高,干重小,充实度低,根系发育不良。苗期温度过低,经常处在10℃以下,易发生白化苗和青枯病等。
水稻秧苗在0:00-7:00时生长发育最快,必须保证苗床温度(15-28℃)促进秧苗生长。注意昼夜温差,白天不宜过高,夜间要适当降低,利于秧苗缓慢健壮生长。旱育苗必须控制好水分,土壤水分少,旱生根系发达,地上部生长缓慢,育成具有旱生根系,茎基部宽、早期超重、株高标准、叶片不披垂的适龄壮秧。
有机水稻田间管理
1、土壤施肥
可以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进行培肥,就是在秋季进行机械收获时候将秸秆、稻草充分切碎,均匀撒在大田里,然后进行深翻,将秸秆、稻草与土壤混匀。并在旋耕前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地。
2、本田除草
对本田进行泡田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能够漂除土壤中的杂草种子。一般是在插秧前15d左右,将本田进行翻耕并大水淹没以灭除田间的老草,待到插种前2-3d再次对本田进行翻耕以灭除萌生的杂草。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有萌生的杂草要及时进行人工拔除。
3、水分管理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井灌区采取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田。要割净田埂杂草,除净田间稗穗,既可防治病虫害,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提高水温。
同时,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黄熟期(抽随30d后)即可停水,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4、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以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常见病。可以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等方法来增强植株的抗性,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5、虫害防治
为害水稻的常见害虫主要有稻象甲、稻蓟马、稻飞虱、螟虫。
①农业防治:有机水稻的虫害防治首选的是农业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水稻的抗性。
②物理防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趋光性害虫进行诱杀的害虫防治方法。
③生物防治: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控制田间害虫基数。利用现有的天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