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红薯变致富红薯 国家对马铃薯种植农户开展技术指导
正值冬作马铃薯的收获季节,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郭华春带着4名博士生,来到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采收专家工作站科学试验基地里的马铃薯,并对当地薯农开展技术指导。
3月30日一大早,位于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的专家工作站科学试验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刚采挖出来的红皮、黄皮、紫皮、白皮马铃薯堆满田垄,十分壮观。“今年基地种了257个品系,都是经过四五年选育出来的高代品系,我们以菜用薯为主进行杂交选育、实生薯选育、适应性评价,选育优质高产、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品种。”郭华春介绍。
试验地田块和薯农田块仅有一路之隔,试验地表现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可以迅速提供给薯农应用,薯农田块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多年来,该专家工作站,已成为创新聚集、作用巨大、潜力无穷的“创新源”,一批冬作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从这里走出双江、走向全省,惠及了广大马铃薯种植户。
“以前我们种马铃薯不盖膜,天干的时候苗长得不好甚至长不出来,自从专家教会了我们用覆膜栽培来保水保肥,产量就上去了。”“早些年是打塘种,每亩种的株数少,现在听专家的话改成大垄双行种植,每亩可以种4500到5000株,产量高不说,商品薯率也提高了。”“我家种了3亩多,亩产量都在3吨以上,今年价格好,每公斤收购价是2.8元,卖的钱比往年多。”在田间地头,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双江允俸忙孝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来自安徽的收购商杨永科正忙着指挥工人装货。“今年种马铃薯的老乡赚着钱了!”他高兴地说。每年3月,杨永科都会来双江收薯。他告诉记者,今年自3月9日起开始收薯,平均每天三四卡车,每车35吨,这些马铃薯大多发往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供不应求。
“我们就跟着郭老师种马铃薯了,郭老师说咋干我们就咋干!”双江允俸忙孝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俸光兵说。这些年,合作社依托专家工作站,对马铃薯品种进行培优改良,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以生产机械化、产品销售订单化,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两化六统一”模式带动周边乡镇种植3800多亩马铃薯,打造“忙孝马铃薯”品牌,今年平均亩产超3吨,平均亩产值达8000元,种马铃薯的农户都增产增收了,“创新薯”逐渐变成了农户们的“致富薯”。
据悉,从2012年起,郭华春就多次到双江指导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2016年在当地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依托专家工作站,双江县实施了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成功引进“丽薯6号”“合作88”“青薯9号”等优质高产品种,配套大垄双行密植栽培、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了“工作站+农技推广中心+合作社+薯农”模式,当地马铃薯产业实现了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