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田野里的春耕“科技范”
育秧基质十分蓬松,黑得流油。
春回大地,农业生产翻开新的篇章。今年,我国各地的春耕生产中,各地推出了怎样的科技助耕新举措?
◆育秧平地 用上卫星平地机
2月17日,在四川省夹江县乐天农机服务专合社育秧田的边际,矗立着9个硕大的红字——“补短板促机种保粮安”,让人一看就知主人的奋斗目标。在田中,一台拖拉机正牵引着一台4轮、“头”顶“小锅盖”的机具在田里四处遛圈。这究竟是啥春耕神器?
“这是我们2021年初花6万多元购买的卫星平地机,用它来平地,除了边边角角机器去不了的地方以外,其他地方都能达到水平,水平的误差不超过5厘米。”乐天农机服务专合社业务经理王其彬说,“我们搞育秧的特别要求田要保持水平,如果田高矮不一,育的秧子就会干的干死、泡的泡死!而传统的秧母田育秧,为了保证苗床的水平,先要灌水,然后开厢开沟、做厢面,耗费了大量人工也难以保证苗床达到理想的水平面。几年前,我们搞育秧是向周围的大户租借了一台激光平地机平地,精准度也不高。最终,我们购买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卫星平地机。”
据了解,在距离这台卫星平地机约几百米的田坎上,有一台三角架式的发射器。当卫星平地机作业时,由发射器发出光束,形成这片土地的基准平面,安装在卫星平地机铲运部分伸缩杆上类似“小锅盖”的接收器,检测到信号后,不断向控制箱发送信号。控制箱接收到信号后,进行修正,修正后的信号控制液压阀,改变液压油输送到缸的流向和流量,自动控制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刮刀的高度。
机手余鹏说:“在我的驾驶仓,还配备了电脑,全是自动化操作。在秧田高的地方,卫星平地机宽幅达2.5米的刮刀就会把土刮起来,到了低的地方又会把土自动放下去。最终使土达到水平。土壤越干燥,越适合卫星平地机作业。当机子下田粗平的时候,我会目测田的高矮,哪里不平我就开到哪里;到了精平的时候,卫星平地机的威力就爆发出来了。”
“大型的育秧基地现在都离不了卫星平地机,我们也相互参观学习。”王其彬估计,“目前四川约有2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了这一机具进行平地作业。”
◆替代泥浆 育秧基质科技含量高
乐天农机服务专合社的育秧田迄今已达120亩,育出的秧苗可满足周围2万余亩大田的插秧需求。这片育秧田上一茬刚刚收获完中药材泽泻,连日来,空旷的田地里成天机声隆隆,除了平地,还要搅拌育秧基质。
育秧基质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的泥土,但又与周围的泥土判若两样:周围的泥土发黄、板结;育秧基质却显得蓬松,黑得流油。个中奥妙,自然少不了新科技的运用。
“要育好秧,育秧土的准备最为关键!最开始,我们是采用泥盘育秧,就是泡田以后,用旋耕机把田里土打成泥浆,再把泥浆舀进秧盘,到了泥浆不干不湿的状态撒谷种育秧。但由于泥浆的含水量、黏稠度不一样,育出来的秧苗也就不整齐。而且,还需人工划篾条、搭育秧拱棚,1亩秧田竟要花9个人工。”王其彬说,“4年前开始,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升级搞旱育秧的工厂化、标准化,就采用有科技含量的育秧基质来替代泥浆了!”
原来,所谓的育秧基质,首先是在秧田就地取土,只是之后还要加入谷壳、猪牛粪等有机质。与众不同的是,乐天农机服务专合社还特地加入了历经一年发酵的泽泻秸秆,从而提高育秧基质的肥力和疏松度。同时,专合社还在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撑下,在育秧基质中加入可中和酸碱度的调节剂,最后加入氮磷钾搭配合理的化肥。
王其彬说:“调节剂的配方都是根据专家的测土配方。像我们秧田的土壤pH值一般在6.5,但通过在基质中加入调节剂,pH值就可降为4.5—5,酸碱度就基本合适了。采用育秧基质之后,在整个苗期,出苗时间整齐,苗子的粗细和高度都差不多,移栽大田后能更好地生根、定根、分蘖,减少立枯病发生。
而且,10个人一天就可育8亩秧母田,比过去提高了4倍工效。”
王其彬介绍,与育秧基质相配套的是育秧硬盘,育秧基质均盛装在一个个硬盘里进行育苗,相比过去泥浆育苗所采用的软盘,更易于秧苗成形、更宜机化作业。目前,专合社的育秧基质已准备就绪,只需进一步过筛、风干,正好赶上3月初育苗。
◆“北斗”给力“聪明农机”跑得欢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节,在湖北省宜城市,一批安装“北斗”智能终端的旋耕机活跃在田间地头,跑出了和往年不一样的春耕“加速度”。
2月11日,在南营街道办事处南洲村一组的一块冬闲田里,金龙农机合作社的2台基于北斗系统的旋耕机正在来回穿梭,不到30分钟就旋耕完毕。随后农机手调取手机“北斗农机管家”管理页面,查看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别广全是这家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从去年开始,该合作社的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陆续安装上
“北斗”,他的
工作轻松了很多。以前耕种完,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亲自丈量田块面积,现在无需下地,就能远程掌握耕作情况,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以前耕种1000亩精确丈量得好几天,现在作业完,打开‘北斗’,就能实时查看耕种面积。而且还能精准定位,精量化耕种和播种。”别广全说,“去年我给40台机械装了‘北斗’,今年再装60台,全面实现智慧化耕种。”
◆App智慧种田让农田管理更轻松
“纹枯病发生侵染,请及时植保作业!”44岁的“田保姆”彭良成吃过早饭,坐在客厅里用手机打开“5G+智慧农业云平台App”查看小麦苗情。伴随着“嘀嘀”声,一条小麦病虫害预警发到手机上。作为河南新乡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良成通过App调取小麦苗情电子地图,与5G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人员远程联动,通过智能定位终端获取作业地点、轨迹,传输至“5G+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喷洒面积,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设置好农药喷洒计划,不到半小时,200亩地全部作业完毕。
“7年间,托管面积从3000亩发展到1.42万亩。”2015年,彭良成成立合作社,推出托管服务。合作社仅有十来个人,靠啥管好1万多亩地?
打开手机就能巡田,App各类数据实时详细汇总、分析,一键即可完成农田管理,智慧农业、科技管理。“麦子长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数字化管理全面应用,这是我最大的底气。”彭良成信心满满。
(综合《四川农村日报》、央视网、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