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樱桃落叶病症状、发病规律 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内容提要: 樱桃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在种植樱桃过程中,甜樱桃落叶病是甜樱桃种植早期容易发生的一类病害,给甜樱桃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甜樱桃落叶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1、病症及发病规律
1.1 褐斑穿孔病
褐斑穿孔病,又叫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大樱桃的叶片。典型症状是叶斑和穿孔。初在嫩叶表面出现针头状小紫斑点,随着斑点的扩大,形成圆形褐色病斑,直径1-4毫米,边缘略带环纹。几天后便形成较小的穿孔,6月下旬以后发生在稍大的叶片上,病斑直径大多在3-4毫米或更小。中后期病斑直径逐渐增大,直径约在5毫米左右,略带褐色或铁锈色彩色环斑,病斑枯死干裂后脱落形成圆形穿孔。
褐斑穿孔病的发病规律是: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受害枝梢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随气温回升,若遇降雨,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叶片侵染后不发病,先是潜伏在叶片内进行再次侵染,直到5月份以后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高湿季节达到发病高峰期。褐斑病多在低洼地、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果园发生较重,在多雨的年份发病率较高。
1.2 叶斑病
叶斑病在叶子、叶柄和果面均可发生。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不规则的病斑:面积较小但数量较多的病斑,这种病斑先是在叶面出现1-2毫米许多不同色泽的小斑,随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紫褐色小斑点,斑点在叶片上大面积分布,并且枯死,造成叶片黄化脱落。另一类是圆斑:圆斑的大小不一,小圆斑的直径不足1毫米,大圆斑的直径可达10-20毫米,大多在2-5毫米,病斑颜色呈紫褐色或灰黑色,病斑中央逐渐枯死出现灰白色同心圆,病斑表面散生黑色小点,中央逐渐出现裂纹或裂口,许多斑相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病斑,病斑背面常出现黑色霉层。
叶斑病的发病规律是:叶斑病菌在叶片上越冬。4月份樱桃开花期,随雨水侵入叶片并不立即发病,潜伏期为1-2个周后才开始发病,所以前期发病较轻。6月中旬雨量较多的情况下明显开始发生,7-8月份为发病盛期。叶斑病一般在管理粗放,树势较弱,排水不良,树冠郁闭,通风条件差的果园中发病较重。
2、发病原因
2.1 气候原因
若前一年该病发生较重,第2年前期防治不及时或不彻底,到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尤其是雨后高温,极有利于该病菌的传播和发生。在长时间干旱,果园土壤水分严重缺乏或高温季节突降暴雨或多日连阴雨,果园长时间积水,土壤板结,导致树体正常的生理运作失调,叶片出现萎缩青枯。
2.2 土壤肥水条件差,树势不强
化肥施用量过多或施肥量不足的果园,容易出现树势虚旺,叶片较薄,枝条细长。如树体连年负载量大,极易出现早衰现象。抗性减弱,易感病虫。
2.3 果园密闭,通风透光条件差
栽植密度过大,留枝量过多,导致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为病菌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4病虫防治不及时
忽视前期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发生后才打药,错过了防治时期。如叶螨类、金龟子、梨花网蝽等害虫大发生后很难防治。
甜樱桃落叶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3、防治技术
3.1 越冬病源
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病枝、病叶、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在其上越冬的病原菌。
3.2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樱桃园通风透光条件。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良好果园生态环境。
3.3 喷药防治
春季芽萌动前树上喷布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到果实采收前,喷布2-3次剂。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在喷剂的同时,可加入1-2次杀虫杀螨剂。如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5%灭幼脲1500-2000倍液。采收后喷2-3次1:2:240波尔多液进行保叶,同时要注意波尔多液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