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新模式助推水产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水产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也开始“神器”迭出,大步向技术时代、科技时代迈进。 集装箱养殖、稻鱼共生、海洋牧场等。基于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等元素而催生的养殖新模式不断产生,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水产养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当前我国出现的一些最新养殖模式,助推水产行业转型升级!
生态催生 水产养殖新模式迭出
一个十几立方的集装箱能够养出多少鱼?稻田养鱼是怎么操作的?池塘养殖如何实现可以控制?当你看到一条条鱼儿在自动化的视频监控系统里,通过电脑控制就可以实现喂料、增氧,测量水体的各种指标,了解鱼儿生长情况,摸清养殖品种的各种养殖参数。
这样的养殖新技术,已经不再是梦,目前中国部分城市正在进行尝试。传统水产养殖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与农田、湿地、工业化建设等争空间,而且养殖排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符。 很显然,当前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养殖面积减少、技术落后、养殖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养殖用水成本是社会在承担,当哪一天社会把这部分成本算到养殖业中,势必会导致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得不做出调整。工程化调控技术、高效调控系列装备、生态化构建模式将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的重要趋势。
水产养殖应向设施化、工厂化、生态化、有机化的趋势发展。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的成功范例。
农药和化肥是农业主要的污染源。稻-渔综合种养可大幅降低农药与方法的使用。稻田中的养殖品种能吃虫、除草、施肥,经营者在使用农药、化肥时也会严格控制。这种养殖模式减少了农业污染,也保障了粮食安全。
据了解,目前各地的主要养殖模式因养殖习惯和养殖现状等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如今稻鱼、稻蟹、稻鳖、稻虾(小龙虾)等模式在我国一些地区被广泛推广应用,比如红鲤鱼作为稻鱼模式中的主导品种,在四川、福建、浙江、安徽和重庆等地被广泛推广。
可控与可持续性 成为养殖新模式重要标准
作为可控性的模式代表,循环水养殖首当其冲。循环水养殖技术始于美国,十几年之前就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但是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2013年被引入中国,才迅速推广开。
截至2016年,在中国共建有1500多条循环水养殖水槽。 这项技术将鱼养殖在封闭水域中所建造的流水槽内,并在水槽的前段安装推水设备,在尾端装有排污设施。 本质上,循环水养殖只是在众多水产养殖技术中符合自然养殖规律的一种,并不能解决一切养殖问题,只是提高了养殖可控性和可持续性。
比起传统的池塘养殖,循环水养殖更具操作性也是它迅速“受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日常管理和捕鱼都很方便;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鱼都能同时进行养殖,有利于全年均衡上市。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养殖面积减少、技术落后、养殖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养殖现代化中,养殖管理决策由以经验为主转向以科学决策为主,以数字为核心的预测和决策技术将成为主要手段成为主要变化之一。
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分鱼菜共生、水质测控、物理过滤、水体处理、数据监控等模块,具有养殖成本低、养殖密度高、单位产出高、污染小、风险可控等优势。 这套可控的系统具有绿色生态化、精细工业化、市场敏捷化、资源集约化等特点,主要应用在园区渔业、养渔还湖、都市农业等方面。
技术化、多样性 成为现代水产“推手”
目前深水网箱养殖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流通、结构安全和疫病控制等。而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又是现代水产养殖模式的重要延伸。目前主要有两条线,一是以垂钓的方式,二是以养殖的方式,实现“渔到家”。 通过渔旅结合的创新模式,进行资源整合,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通过“渔业+旅游”,形成了一个以海洋渔业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全新产业链,也为中国水产养殖提供了新的范本。 总之,水产养殖大技术时代已经来临。
水产养殖现代化模式的内涵就是水产精准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要做到水域环境可控、水产品生长及流通可控、水产品病害可控、生产过程及品质可控等方面。 未来水产养殖竞争和压力将越来越大,我们养殖人只有在模式上不断创新,切实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真正做到利润可控,这样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