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 种植 花卉 水果 药材 茶叶 养殖 养猪 养鸡 泥鳅 养牛 兔子 竹鼠 特种 知识 机械 常识 健康 生活 百科 农副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百科网 > 粮油茶叶网 > 正文内容

来源:撒哈拉致富网 发布:PROw[2022-09-11 21:47:12] 进入网站
【摘要】茶原为中国南方嘉木,北方地区主要产地为山东地区,是20世纪50年代“南茶北引”工程后的北方主要产茶区,茶叶是著名的保健饮品。汉族人饮茶,始于神农,有4700多年。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三皇五帝时代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黄帝则姓姬名荼
专题:

茶

茶原为中国南方嘉木,北方地区主要产地为山东地区,是20世纪50年代“南茶北引”工程后的北方主要产茶区,茶叶是著名的保健饮品。汉族人饮茶,始于神农,有4700多年。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三皇五帝时代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唐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设,四曰茗,五曰荈”。

茶本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常品易健康、长寿,经长久发展至今,茶品要顺为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即为茗品。

论茶专著

1、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茶录

《茶录》,(宋)蔡襄(1012年-1067年)作于宋皇佑 (1049年—1053年),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茶文化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发源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蒙顶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华阳国志》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因此历史意义更大,也更为可靠。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已有饮茶习俗。

饮茶习惯

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性味归经

性味理论认为,甘则补而苦则泻。

典籍记载,茶的归经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

【性味】有温凉之分。

【归经】归心、肺、胃经。

功效作用

脾胃虚弱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人们患上后可能食欲会不振,经常这样人也会变得消瘦了,如果能喝一些有益于脾胃的茶,可以摆脱当前的状况。平时多喝一些清新的茶饮,对减缓和治疗口臭大有裨益,例如很多天然的花草茶,薄荷茶等都是消除口臭不错的天然茶饮。河北建国中医院的李秋杰教授建议大家可以常喝以下的茶饮。

1、桂花茶:对于治疗口臭有较好效果。

2、桂菊茶:该方法适用于胃热上蒸型口臭患者,有芳香清胃的效果。

3、单味茶:取25g绿茶冲成浓茶饮用,嚼食茶叶,适用于胃热上蒸型口臭患者,有清除胃热的效果。

4、茉莉薄荷茶。

5、石榴茶:取一两只石榴,将石榴子取出榨汁,加入凉开水饮用,每天一剂,对于口臭并且伴随咽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有清热除臭的功能。

6、荸荠茶:有清热消积治疗口臭的作用,适合口臭并且目赤溲黄患者饮用。

7、丝瓜茶:有清热解毒,凉血除臭的作用,适合口臭并且便秘的患者服用。

8、薄荷茶:适合口臭并且有食滞腹胀患者服用。

9、藿香茶:尤其适用于口臭颇重,口中黏腻的患者。

10、竹叶茶:有清热解毒,清除口臭的作用,适用于因为湿热、肝郁引发的口臭患者,同时伴随咽喉痛者治疗效果尤其好。

文献记载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

饮用历史

云南省勐海县的大黑山森林中,有一棵高14.7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株大茶树接待了不少中外客人,工作者和有关专家,见证了茶树的发展。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是西汉时代一些儒生托名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搜集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编辑而成的药物学典籍。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如在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

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广陵吾老传》中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说明茶已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饮茶的历史也很古老。饮茶起源于西南地区。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明代顾炎武的《日 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因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

直到秦统—了中国,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中国名茶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颜色:色泽嫩绿泛黄。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绿茶。滋味:汤色嫩黄(绿)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浓醇。

2、日照绿茶

日照绿茶产于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绿茶城市之一(另两个分别为韩国宝城和日本静冈)。日照绿茶具有干茶墨绿,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日照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日照市自1966年“南茶北移”成功,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其中岚山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3、崂山绿茶

崂山绿茶产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晓阳春崂山绿茶,崂山地处黄海之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壤肥沃,土壤呈微酸性,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1959年,崂山区“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形成了品质独特的崂山绿茶。崂山绿茶具有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等特征。其按鲜叶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按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分为卷曲形绿茶和扁形绿茶。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鲁山青峰绿茶、鲁山金毫红茶

产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鲁山脚下,这里有着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淄博茶叶最早就是在这里试种成功的。池上镇位于博山区东南部,是淄河水发源地,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为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茶提供了必要条件。鲁山青峰绿茶、金豪红茶均属于优质高档茶,绿茶尤其口感清新。

5、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中著名的以大红袍享誉世界。

6、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颜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绿茶。外形:外形条索紧结呈卷曲如毛螺,白毫显露。滋味:香气清爽持久。滋味鲜爽味醇。汤色嫩绿明亮。

7、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绿茶。颜色:嫩绿油润。外形:细扁如雀舌,芽似锋。白毫显,色似象牙。滋味:嫩毫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杏黄清澈。

8、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绿茶。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味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9、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乌龙茶,半发酵。颜色:乌润砂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卷紧而重实。滋味:香气馥郁持久,有桂花香。滋味醇厚甘爽生津。汤色橙黄鲜丽。

10、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中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黄茶,轻微发酵。颜色:金黄光亮。外形: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滋味: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11、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中国历史名茶,简称瓜片,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焙,制作过程十分考究。

12、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新创名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妙道山、主薄、头陀、来榜区等地。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

13、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中国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自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群山之中。信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群山环绕其中,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绿茶。颜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外形:条索细圆紧直。滋味: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

14、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红茶,全发酵。颜色乌润,俗称“宝光”。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滋味:香气香甜持久,又似兰花香,俗称“祁门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15、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产于四川省雅安蒙顶山镇,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特点: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16、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由毛泽东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17、福州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胚,传统的福州茉莉花茶都是以普通绿茶为茶坯,绿茶和福建福州的茉莉鲜花拼合窨制而成,茉莉绿茶打破了茉莉花茶无高端茶的概念,是茉莉花茶中难得一见的花茶珍品。

鉴别方法

1、新陈茶的辨别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辨别:

①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②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③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2、茶叶品质鉴别

一般地,茶叶品质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感觉和味觉器官,抓住茶叶固有的本质特征,用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最后综合判断出茶叶品质。通常地,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凡具有茶香者,为好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夹杂其他气味者为差。同时,还可结合茶叶色泽来鉴别。用手抓一把茶叶放在白纸或白盘子中间,摊开茶叶,精心观察,倘若绿茶深绿,红茶乌润,乌龙茶乌绿,且每种茶的色泽基本均匀一致,当为好茶。若茶叶颜色杂乱,很不协调,或与茶的本色不相一致的,即为品质欠佳的。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 查看相似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

穷人赚钱门路


农友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图片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